2025年6月20日,美国前空军上校约翰·维纳布尔敲响了警钟,直言不讳地表示,美国空军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,根本无法与中国对抗。这一番话,掀起了不小的风波,但令人惊讶的是,仅仅一年前,美军退役陆战队军官埃里克·威克伦德还信心满满地宣称,西方的“第四代战机”完全有能力击落中国的歼-20,他甚至详细描绘了具体的战术策略。那么,是什么让这一年的论调发生如此剧烈的反转?究竟是中国空军发展速度让人瞠目结舌,还是威克伦德的理论本就空洞无力?
威克伦德的理论依赖于三个相互关联的前提,这些看似合理的假设,却在实践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他首先认识到,单靠第四代战机自身的雷达系统,想要在广袤的空域中发现隐身性能优越的歼-20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因此,他提出了依赖“体系作战”的解决方案,认为必须借助大型空中预警机或F-35这类具有强大感知与指挥能力的五代机,才能打破歼-20的隐身屏障。只有通过这些“空中大脑”的强大雷达和数据处理能力,才有可能在远距离内发现歼-20的踪迹,并为己方的四代机提供精确的导引。
展开剩余85%然而,即便有了这些预警平台的支持,如何弥补歼-20的隐身优势,避免被其先进雷达先行锁定,依然是一个难题。威克伦德寄希望于西方战机配备“更强的电子战系统”,他认为这些系统能有效地压制或干扰歼-20的机载雷达和火控系统,迫使其无法在超视距外展开攻击。通过电子干扰,迫使歼-20放弃最擅长的超视距作战模式,转而进行近距离空战。而这正是四代机相对熟悉的领域。
一旦战斗进入近距格斗,威克伦德提出的“绕背战术”便是他的“杀手锏”。他认为歼-20的尾部隐身设计相对较弱,发动机尾喷口会产生明显的雷达回波和红外信号,这为机动性强的四代机提供了可乘之机。威克伦德认为,美国的F-15、F-16等战机,可以通过高机动性绕到歼-20的后方,一旦成功接近,就能够利用这一“弱点”进行致命一击。
然而,威克伦德的这一系列理论构想,虽然看似严谨,却忽略了现代空战的复杂性。在高强度实战中,每一步都充满了极高的风险与不确定性。歼-20作为中国空军的核心战力,其强大的隐身性和超视距打击能力,显然让威克伦德的战术设想难以成立。现代空战不仅是技术的较量,更是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博弈。中国空军同样具备强大的体系支撑,使得威克伦德的战术设想在现实中显得异常艰难。
歼-20的隐身性和超视距打击能力,恰恰是其最大优势。凭借出色的隐身设计,它能够有效降低敌方雷达的探测距离,甚至在敌方四代机未察觉的情况下,就能迅速锁定并发起致命攻击。相比之下,威克伦德提出的战术依赖于四代机与歼-20在近距格斗中的接触,但在实际战斗中,四代机甚至可能连“看到”歼-20的机会都没有,何谈电子对抗与格斗?
威克伦德强调依赖预警机和F-35的支援,却忽略了中国同样具备强大的预警指挥和电子战体系。中国的空警-500预警机,凭借其先进的雷达系统,在探测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。此外,中国还装备了“高新”系列等专用电子战飞机,这些飞机能够有效干扰和压制敌方的预警和指挥系统。中国空军的“信息天网”能够为歼-20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掩护,帮助其规避敌方战机的攻击。
另外,歼-20还具备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——超音速巡航。这使得它在完成超视距攻击后,可以凭借速度优势迅速拉开与敌方四代机的距离,而四代机通常需要加力才能实现超音速飞行,但这会带来极大的油耗和时间限制。因此,在大多数实际作战场景中,威克伦德所寄予厚望的“绕背”战术,可能连实施的机会都没有。
威克伦德的“三前提”反映了美国空军在面对中国空军的体系化优势时,依赖苛刻条件和不现实的设想,希望通过“小概率事件”来实现逆袭。背后的焦虑,正是中国空军在整体实力上的跃升,所带来的无形威慑。
威克伦德自己也承认,现代空战是“体系对抗”的较量,但他过分依赖美方的体系优势,而忽视了中国空军的强大反制能力。长期以来,西方对中国军事技术的质疑,往往基于过时的信息和先入为主的偏见。然而,随着中国在军用雷达、电子战、隐身技术等领域的不断突破,威克伦德的质疑显得越来越站不住脚。中国的军事现代化,已经从“质疑”转变为“焦虑”,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变化,更是战略层面的深刻转变。
美国前空军上校维纳布尔的警告,实际上是对当前形势的一种客观反映。中国空军的快速发展,特别是在五代机的列装、新质战力的提升和战备强度方面,正在改变中美空军力量的平衡。而与之相对的是,美国空军的主力战机老化,F-22的数量有限,F-35项目也面临诸多挑战,这使得美国的空中优势正遭遇严峻考验。
威克伦德的言论,无非是为了缓解美国国内的军事焦虑,他试图通过技术层面的分析,给自己和国内公众提供一种“精神胜利法”,以缓解外部战略压力。然而,从一年前的“第四代战机能够战胜歼-20”,到今天的“无法与中国对抗”,这种认知的急剧转变,正清晰地反映出中国航空技术的突破,折射出外界对中国军事崛起的从轻视到正视,再到焦虑的心态变化。
歼-20作为中国空军的代表,它的飞翔不仅象征着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,也代表着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决心。它的存在,已不单单是对武器技术的突破,更是国家综合实力与维护和平决心的象征。中国的军工正稳步向前,迎接一个新的时代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